第四十四章 演武(1/2)
一大早吃了饭,校场中如雨点般密集的鼓声就剧烈的响了起来。李广听到鼓声,立马就翻身爬了起来。在弥漫着脚臭汗味、鼾声此起彼伏的房间里睡觉,李广的睡眠很浅。稍有动静就会醒来。
其他人还在迷迷糊糊,有人还在翻身说着梦话,李广爬起来后,大声道:“鼓响了,快起来快起来!”
顿时一阵鸡飞狗跳,其余九人全部爬了起来。李广看着眼前这一幕,不禁摇头。之前刚入营的时候,场面简直是惨不忍睹。早上到了该起床的时候,都磨磨蹭蹭的不愿意起。这会又是冬天,气温比较冷。忍无可忍的李广只好把他们的被褥都给掀了,然后破口大骂一番,这才治住这班懒汉们。
今天的天气不错,天空虽然灰蒙蒙的,但看起来,应该会是一个晴天。栅栏上露水点点,天空中鸟儿飞旋。李广喜欢这样的天气。等过一会,太阳升起,冬日的阳光洒在身上,温暖和熙,舒服到了极点。
等到了校场之后,李广发现,他们这一官,并不是最早到达的。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在百将王六郎的带领下,李广他们迅速站好了队列。不一会,一道道黑线就从各处蚁聚而来。虽然还有许多人精神不振的打着哈欠,但在鼓声之下,无人胆敢偷懒。三通鼓响不至,后果会很严重。点将台下的军法官们,已经在虎视眈眈了。他们一点儿也不介意找个典型出来杀鸡给猴看。
太阳慢腾腾的爬出来了。当第一缕光芒穿透厚厚的云层,把大地染得一片金黄时,校场里,千军万马已经集合完毕了。
这些日子的训练还是有效果的。在以老带新的方式下,这大军的队列站的也是有模有样了,虽然从空中俯瞰下来,这纵横之间还不是那么的整齐如直线。不过军纪就有点儿散漫了,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其中又有许多认识的,这就忍不住开始交头接耳了。你打个招呼,我问候几句,又伴随着军官们的斥责喝骂声。虽然不至于大声喧哗,但也是嗡嗡之声不绝于耳了。
李广和李蔡、李宣目光交汇,点头示意之后,把这些情况一一看在眼里,心中不由有些忧郁。要是上了战场,身边都是这些伙计,碰到了匈奴人,这能打?
咚的一声巨响,铜钲响了,鼓乐响了起来。大家停止了攀谈,齐齐看向了最前方的点将台,鼓乐响起,那是将军到了。只见前方一排排亲兵们,挺胸凸肚的涌了出来,有的掣旗,有的执刃。把点将台团团护住。然后就见头带兜鍪,身着铁甲的陇西将军周灶,在一群校尉的陪同下,登上了高台。
远远望去,周灶铁甲狮盔,腰系玉带,上好的蜀锦披风垂在背后,颌下一蓬长须,眼中两缕杀气。端的是威风凛凛,气势堂堂。完全不复那晚李广拜见时的老农模样。
周灶站在高台之上,望着校场中的士伍们,胸中颇有些感慨,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那个群雄逐鹿、金戈铁马的年代。李广看着周灶站在最前,以为领导要开始讲话了,谁曾想周灶只是沉默了数息,便把右手用力向下一挥。身边的传令官就把旗帜一挥,高声喝道:“演武开始!”立时,鼓声大作。号角长鸣。
后世领导喜欢长篇大论,那是教育普及,民智已开,很多时候不得不多做做思想工作,以便安抚、收拢人心。现在这校场中的千军万马里,能写能读的,满打满算又能有多少呢?许多都是刚扔下锄头的泥腿子,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全,你跟他讲再多的道理,不如一顿军棍来得有效。
话说从春秋时起,因为诸侯相争,战乱频繁的原因,所以中原大地上,各个大大小小的贵族们,就会利用一切时间来训练自己领地上的青壮,然后准备随时召唤他们上战场为自己作战。比如春狩、秋狩等等。既可以驱逐野兽,保护农夫们的劳动果实,也起到了练兵的作用。从此以后,这项制度便固定并传承了下来。到得如今,则每个壮丁每年都会有一个月的时间来服地方兵役,谓之秋操。而且若地方上临时有事,比如剿匪平叛之类的,还会临时征召。
兵家有云坐而起之,行而止之,左而右之,前而后之,分而合之,结而解之,每变皆习,乃授其兵……这些简单的行走坐立,左右前后,就是更卒们每年训练的内容。
此时的校场内,有很多人其实是服过地方役,当过“民兵”的,现在被陇西将军周灶所征召,在军中这些日子,所训练的又不一样。武艺、兵刃、旗号、阵形、军法。训练内容开始升级。今天就到了周灶验收的日子了。
以曲为单位,每一曲都列阵从校场东边走到西边,经过点将台下,接受周灶等人的检阅。士伍们在军官的带领下,踏着咚咚的步伐,一群又一群的从校场经过。漫天的尘土飞扬中,周灶目不转睛的看着台下一列列经过的士伍们。
突然,他的眼睛就是一亮,对旁边的人道:“那支队伍,是何人所带?”旁边的校尉们,显然也发现了异常。
只见在王六郎的带领下,一百人挺胸凸肚,各执刀、盾、弓、矛等兵器,踏着一致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列,自点将台下经过。这一百人,放在这个曲的五百人里,是如此的显眼与不同。让在高处的将校们,一眼就能够看得出来。
此时,就有一个裨将道:“禀将军,此乃左部前曲的队伍。”
周灶听了就道:“好,演武结束,我要见那个百将。”他在这支部队里,看见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