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丢车记上(1/2)
这天,刘小春送完了外卖后,已经是深夜了,便骑着自行车朝家里的方向驶去。
最近因为送外卖,他的收入增长了不少,生活上也比从前宽裕了许多,刘小春对未来也是特别乐观。
等到了家门口,刘小春发现屋子里竟然还亮着灯,怎么这个时候母亲还没有休息?刘小春有些疑惑的想到。
进了院子,拴在门口的黑狗坐在地上,亲昵的冲着他叫了两声,因着这些天伙食好了,这不,连大黑都吃的皮毛油亮。
刘小春刚从自行车上下来,他娘,王娘子就从屋里出来了。
“回来了,特地给你炖了鱼汤,好补补身子。”王娘子慈爱的看着儿子道,又走过来,从刘小春手里接过了自行车。“我在店里吃过了,您怎么不休息啊。”刘小春有些责备道。
“是不是又熬夜做绣活了。”刘小春反应过来,“娘,我现在赚的很多,不用您再做绣活了。”
自从他爹意外去世后,刘小春家里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王娘子要照顾年幼的儿子,也不便出去找活儿做,只能凭着自己刺绣的手艺,赚些微薄的薪水养家。
之前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买房了,谁想到,房子刚买好不久,家里的顶梁柱竟然出意外了。也亏得还有一套房子,不然单凭王娘子的薪水,怕是连汴京城的房租都付不起呢。
孤儿寡母的,本来就容易受欺负,可让刘小春寒心的是,欺负他们的却不是外人,而是他们的亲人。刘小春的爷爷奶奶,见大儿子去世,不愿意把房子留给儿媳,想把房子要回来给小儿子一家。
他们原本就不喜欢王娘子这个大儿媳,连带着长的像母亲的刘小春都不受他们待见,小时候回老家时,刘小春都会被小叔的儿子欺负,比如故意把一堆虫子藏进他被窝,故意踩刘小春脚等。
刘小春不是没想反抗过,可爷爷奶奶根本不听他说,若是他推一把堂弟,堂弟一告状,奶奶就会尖叫着骂他不懂事,不知道让着弟弟,有时候还会把矛头指向刘小春的父亲,骂他养出个白眼狼。
王娘子是在慈幼局里长大的,性格温婉善良,当初她和刘小春的父亲在一起时,就遭到了丈夫家里的强烈反对。
慈幼局,是这时收养弃婴的机构,相当于现代的孤儿院。大宋朝廷会给予一些救济,让这些孩子们活下去,无子无女的人,可以来慈幼局□□。
可是也仅限于此了,这时候无子无女的人本来就少,便是想要收养,也多会选择在亲戚家抱养,来慈幼局领养的,少之又少,有时候好几年,也不定会有一例领养成功的例子呢。
对于慈幼局的孩子们来说,上学读书离他们太遥远了,这时候人们生的孩子多,弃婴也多,朝廷不可能供他们读书,也没有这个能力。
一般的慈幼局,只会挑选一小部分比较有天分的孩子,送他们去读书,即便是这些有机会去读书的孩子,大部分后来也因为种种原因,而没办法继续读下去,不过是略略识几个字罢了。
多数的孩子们,在慈幼局长到十几岁后,就会在外面找活做,用来养活自己,到一定岁数后,他们就不被允许继续留在慈幼局里,要离开把地方腾给下一批的孩子了。
王娘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她的天赋一般,为人又嘴笨,只和慈幼局里照顾孩子的娘子们学了些粗糙的刺绣手艺,去绣巷时偶然认识了刘小春他爹,二人情愫渐生,到后来,便去见了刘大父母,想要成亲。
而刘大的父母,也就是刘小春的爷爷奶奶,相中的却是另外一户人家的女儿。
宋朝有厚嫁的风气,但凡小康人家,嫁女儿时花到嫁妆上的钱都要比儿子娶媳妇的彩礼钱多的多,王娘子是孤儿,自然没有人为她操办这些。
对比相中的那户人家的女儿,王娘子毫无优势,这时的社会风俗,若是没有丰厚嫁妆的妇人,是会被婆家看不起的。
幸运的是,刘大却是个重情的人,发誓除了王娘子,他谁都不娶。见儿子竟为了一个女人跟他们反目,刘小春的爷爷奶奶大怒,虽然最后没办法阻止王娘子他们成亲,但却把家里的财产全部都留给了小儿子,王娘子夫妻俩只能靠自己。
虽然当初闹的不愉快,但刘小春出生后,李大也做了个小生意,和王娘子一起,把他们的小家经营的有声有色的,父母那里,也就过年会聚一聚。
所以,王娘子虽然心疼儿子,但毕竟是长辈,不好撕破脸。她同刘大都想着,也就一两天,忍忍就过去了。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刘大出意外后,刘家父母竟然打起了他们房子的主意,丝毫不顾王娘子他们孤儿寡母若是失去房子,该如何生活,也没有想过,这房子同他们一点关系也没有。
刘家父母同小儿子一家住在汴京郊区,刘小春小叔一家被宠坏了,等自己大哥一去世,就眼红起了在城里的那套房子。
汴京城的房价那么高,即便是位置偏僻,也能值不少钱呢!
幸好王娘子在这点上决不让步,就是这几年,刘小春的小叔家,还时不时的上门骚扰一下。
不过也仅限于刘小春不在家的时候了,刘小春已经不止一次想揍他们一顿,都被王娘子拦下了,两家若是真对上,吃亏的肯定是刘小春。
这个时候人们打架,自然是男丁越多越有优势,王娘子害怕儿子受伤,只得忍了下来。
刘小春一边用热水泡着脚,一边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