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入夏(1/2)
四月立夏,在这天气渐渐热起来的时节,赵玮得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有品级的正式官职——京卫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虽然只是正四品,相对于他侯爵的品级而言,实在不值一提。但以他的年纪,满朝文武中也再找不到第二个正四品的实职了。人人皆知,建南侯前程似锦。
赵玮本人倒是还算淡定,他对这个职位还觉得有些不足呢。他本是举人出身,读了十几年的四书五经,又在刑部历练多时,早已将本朝法典熟记在心,结果皇帝给他安排的职位却是武职,他心里颇有些专业不对口的遗憾。不过如今他在军方已经不再是一穷二白的局面了,郡公爷的旧部已经联系上了他,重新走动起来,他又先后在两场谋逆之乱的平息过程中,都立下了功劳,军中知道他名声的人不少,并不十分排斥。再兼他本人的武艺还算拿得出手,又有禁军统领大将曹泰和的引介,他在京中禁卫系统中,很快就站稳了脚跟。
如今他每日一大早都要穿戴整齐官服,前往京卫指挥使司衙门点卯,清闲的时候可以回家吃午饭,忙起来却要天黑了才能到家,每日都过得颇为充实。米颖芝细心替他打理衣装,准备一日三餐,小夫妻俩每日清晨在二门上告别,总要你侬我侬一番。赵玮虽然勤勉,却因为总是无法提前到衙门里做准备工作,天天都擦着时间线进门,免不了要挨上司两句说。当然,那只是不痛不痒的话,他本人依旧我行我素。只要没迟到就可以了,清晨的时光对他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温馨时刻,他可不打算缩短与妻子在一块儿的时间。
赵玮小夫妻俩早上的活动,赵琇当然不会参与,祖母张氏围观过两回后,也失了兴致。她至今还在遗憾。孙子没有进刑部,而是去了京卫。不过赵玮平日闲暇时,依旧对法律方面的书籍很感兴趣,手不释卷。她心里也不是十分执着。如今赵家有明知书馆在,就算不做文官,也无人会说他们不是书香门第,张氏早已经看开了。她如今最关心的,还是孙媳妇的肚子。盼着赵玮与米颖芝小两口能早日给她生出个曾孙来。
赵玮与米颖芝却不太着急。他们私下问过江太医了,他们还年轻,过两年再生孩子也不迟,对米颖芝的身体更有好处。赵玮心疼妻子,不愿意她太早受生育之苦,伤了身体。米颖芝心里感动,也就接受了他的好意。反正她母亲到三十多岁了还能生出她的弟弟来,她才十几岁年纪,有什么好着急的呢?
她如今倒是该抓紧时间把建南侯府的中馈担起来才是。
赵琇已经与她做好了交接,手把手地从旁指导了她个把月。看着她可以自行理事了,方才放开了手。米颖芝起初独自管家时,也曾遇到不少难题,但渐渐地也就习惯了,如今管得还算不错,正在熟悉侯府各处产业的运转。她也知道,时间很紧,她若不能赶在赵琇出嫁前把这些事全都熟悉起来,难不成还要在小姑子出阁后,天天上广平王府请教去?
米颖芝接手中馈。赵琇盯着瞧了一段时间,见她连端午节时老郡公的祭礼都能独力安排妥当,便放下心来。她总算可以松口气,专心致志备嫁了。
所谓备嫁。其实到了这个时候,需要她去做的事已经不多了。陪嫁的家具都已经打好了,正在进行最后的散气味工序;各种衣料、毛皮的采买也结束了,有京中最好的裁缝作坊根据她目前的身材数据,给她做一年四季的新衣裳;赵家六房与威尔斯洋行送来了各色珠宝与西洋奢侈品,预备给她做嫁妆;张氏从建南侯府名下的田庄、山林、商铺、房产中挑选了预备陪送的产业。已命各家掌柜在六月里到京城侯府报账了;内务府也传来消息,她的嫁衣已经完成得差不多,过两日就会再来量最后一次尺寸,预备做修改……
赵琇要做的,也就是清点自己的东西,看哪些是要带着去广平王府,哪些要留在娘家——尤其是书本,若要从自家藏书里挑一部分做陪嫁,那就只能带抄本走,原本是必须留下的。抄写的活不用她干,但她也得费心思找人来抄呀。除此之外,她还要预备几样针线,婚后好送给长辈。
虽然广平王妃钟氏早逝,赵琇没有婆母,但广平王这位公公还在,更上头还有太后这位太婆婆,她总要做两件针线孝敬一下的。她过门时是秋天,做的自然是秋天用的东西,已经是走运了。若是在夏天,她就得用极单薄的料子,若是在冬天,说不定就要用上毛皮。这两种料子对她的女红技能都是一个大考验。孝敬太后与广平王的东西,用料要考究,做工也要尽可能精细。赵琇一辈子从没有这么认真地做过一件针线,连绣花用的丝线,都仔细地分了四瓣,绣得细细密密。配色也是斟酌来,斟酌去,试验过无数搭配,才定出的方案。
赵琇心中暗暗庆幸,不必给皇帝做,皇后又死了,端嫔份量不够,因此她还可以省事些。否则再添两件针线,她可就真的有些吃不消了。她往日学女红,都只重视实用性,叫她自个儿做件衣裳,那绝对没问题,但要说到绣花儿……碧菡与柳绿的水平恐怕都在她之上。给太后与广平王做衣裳,后者还能从烟雨那里打听到王爷的身量尺寸,太后那儿却只能靠目测了。这样做出来的衣裳还必须要合身,要精致,既要显出她的女红技艺不凡,又不能露出她在刺绣方面的短板,她真真是用了大心思。
宫嬷嬷与左嬷嬷在帮她拿捏太后的喜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