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脑(2/5)
给人家找麻烦,总之要对人家客气吧。”袁秋华抱着旁观者,来学习的态度,希望打开眼界,开阔心胸,提升境界、格局、经验,拓展知识面,发展潜能和特质。她老实坦诚,懂就懂,是就是,不懂就不懂,不懂就提问,不是就不是,不是就说明。她坦荡,童言稚语,活泼乐观,在尊者前面不奴颜卑膝,她爽朗,诙谐幽默,嘻哈笑闹,在贱者面前不盛气凌人,对他们不崇拜,只是好奇,对钱不感冒,对人心尤其感兴趣,总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这么大的经济动荡和社会变革中,处在中间阶层的精英群体,只要你仔细追问下来,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缘由和动机,及无能为力,至少上路二十年,还没有倒掉,真值得骄傲。成功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有各种社会背景,及个体选择的因素。她仔细聆听到他们语言表达下面,掩饰着内心真实想法的漏洞,甄别哪些是弯路,哪样会碰壁,如何避开暗礁,怎样躲闪腌臜,为将来生活做练习和彩排。他们特别耐烦地劝告,“女孩子,别逞强,要乖乖的,听话啊!”
大叔带来一个猫食碗,请袁秋华帮忙鉴定一下,有没有被坑?
袁秋华穿了一袭银白色的旗袍,配着雪白浑圆的珍珠项链,配以银白色的高跟鞋,显得高贵而典雅。长发绾起,发髻高盘,插一支象牙“凤回首”长簪。凤身贯定发髻,凤头錾金钿,状如红梅花,蕊嵌祖母绿。簪体简洁大方,工艺精细巧妙,象牙晶莹,凤头辉耀,更显雍容华贵之美。穿衣妆扮,古色古香,古风古韵,女人味十足。她两眼放光,红光满面,整个人看着神采飞扬、容光焕发。
她脸上洋溢着热情的微笑,接过碗,内外转着圈看一遍,平底都算盘,圆底都是碗。古时候再小的碗,它都是圆底。她抬眼,开玩笑说:这个袖珍小碗,也就是一个放醋,醮蒜,或者盛酱油的家用品,或者戏子均油彩的常用品。
大叔眼都直了:这是一个朋友送的,言称价值不菲呢。
袁秋华感觉到他心里“咯噔”一下铜锣响,被失望的捧,一阵猛击,懵了。她起身,去走廊,对着阳光,横看竖看,上看下看,细细把玩。束口,口沿向内束成一圈浅显的凹槽,术语为“注水线”。口径8厘米,高度4厘米,底足2厘米。表面光滑透亮,无凹凸感,靠近仔细看,釉面可见一些细小细小的,似针尖的气孔,密密麻麻,遍布器物的内壁和外壁。釉色汁水莹润,如堆脂。釉厚而声如磬,像风铃一样清脆。唇沿稍微有所曲折。器表上中下各三匝弦纹,淡淡的天青色。紫口铁足,碗内有一小圆心,俗称鸡心底。支烧工艺,底有五个芝麻挣钉。它身上每一个部位如造型、胎体、釉色、纹饰、圈足、款识等,袁秋华运用己知排比样器的部位特点,对照被鉴定器是否与排比样器一模一样,来判定其真与伪。
搜检,索忆,斟酌,三思,她已知它类属南宋皇室御用茶具。此乃龙泉窑黑胎厚釉青瓷茶碗也,是南宋朝廷令地方州府为宫廷代烧的官窑瓷器。因为龙泉窑虽然名气大,质量好,产量高,但从隶属上严格讲,它仍是民窑,不是官窑。子曰:礼失求之野。圈养的靠背景,野生的靠技艺,高手在民间嘛。官窑做不好的,完不成的,做不出的,朝廷就派遣官员,或技术指导人员,到民窑监督烧制专供宫廷用的“供器”,或“贡品”。龙泉窑就这样,变成官窑之外的“官窑”。
此“盏造型”器具,唐代称茶碗,宋代称茶盏。宋朝流行斗茶,故又叫斗茶碗,简称斗碗。斗茶时,香炉型的束口盏,用来点茶,敞口的斗笠盏,或敛口的钟型盏,用来品茶。唐宋是砖茶,块茶,饼茶,先煮后饮。明清是叶茶,牙茶,先泡后喝。明代才出现带手柄的茶壶,有手把的茶杯。清代茶器则是盖碗,下有茶托,上有碗盖,茶碗居中。看似简单的小碗,饮茶能够长时间保温,且能提高茶汤碱性,从而更好地激发茶香。
大叔紧跟出来,勉强挤出的笑容,很假,很装,很伪,表情僵硬。他笑眯眯地问:是认真的吗?
袁秋华又给大叔泼了一盆凉水,她屈指弹一下碗,说:看它的平面造型,不是摆盘,盘底是平的,不是饭碗,口太小,肚不够大,不是酒盏,太高了,腹太圆了,不是茶杯,太细了,口太敞。四不象?标准器形都不符合,底部稍微有点歪斜,显得特别的怪异,敲声沉闷,嘶哑,什么玩意啊?
李公子煸风点火,不怕事大:这是景德镇民窑烧制的,微波炉专用小碗,扔在超市货架,最多值三块钱。
袁秋华说:在瓷器作假的领域里,有一种假货,它们曾经在历史上从未出现过,属于现代的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造型,胡编乱制的样子,被行里人称之为“妖怪”,也叫做“臆造品”。
李公子看戏不嫌热闹,添油加醋:这种小玩意,放在古玩市场,最高规格,也就是现代工艺品。直接递给你,说“这玩意儿值500块”,你会不会把它给摔了?
这一番打击下来,大叔的心提到嗓子眼里了,嗓音都颤抖了:难道真的不是真品吗?说是在我困难的时候,可以卖了,换成钱,拿来应急啊!
袁秋华捂脸偷笑,打个响指,叫杯卡布奇诺,慢条斯理的,轻言细语地说:“雨过天青云pò_chù,梅子流酸泛青时”。古籍上记载,北宋晚期官窑,“雨过天青”釉色问世。瓷器上的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