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人心不古(1/2)
皇帝这话说得轻巧,真要去办却难如登天。
即便筹备物资不花费大量时间,各处转运也需要时间。况且大运河虽快,但也不能直通沙漠,到了北平再转运,哪怕一切顺利、加班加点,也很难在五天内将军需送过来。
皇帝自然也知道中间艰难,紧接着一道道喻令颁下去。要求各地千户所全力配合,清理道路、备好车马,争分夺秒的运送物资。经过精密计算,只要扬州能在四天内将东西运过来,这边就断不了太久的粮。
只要不断粮,他们此次不说将鞑靼部族消灭干净,也至少要将他们赶到贝加尔湖以北。
如此,成败的关键倒全压在了大运河身上。
周敬思作为扬州知府的长子,经历过上次运军需时的艰难。船工们一趟跑下来,没个七八天基本回不来。哪怕后头周韶华使法子增强了积极性,最快走一趟也得五天。现在让四天跑完全程,那不是难为人吗?
想着这些,他心里就跟着发紧,觉得扬州怕是又要出纰漏。到时候再连累到家里……
哦,他家人已经在监牢了,再连累也就一条命了!
周敬思叹息一声,紧攥着的拳头也跟着松开了:能跟着圣上往沙漠走一遭,用这条命杀几个敌军也算没白活一遭,也算对得起家人的拼命相护,没给列祖列宗抹黑了!
至于别的……
周敬思忍不住无奈的摇了摇头,他现在是充军的‘周大壮’,除了杀敌还有什么是他能说能做的?
扬州布政使大人收到命令的时候也是头皮发麻,他查周韶华的时候没少摸码头的底。知道重船往北平走一趟紧着点也得七八天。现在周韶华和王文突然不见,码头上的氛围一直比较紧张。
很多人心里都知道在做什么,周韶华他们一出事也就跟着不肯在码头上做了。若不是布政使大人控制着,那些涉事的兴许早想法子逃出了扬州。
即便布政使大人用尽了法子,运河码头也没了周韶华和王文在时的精神面貌和状态。
所有的人员都抱怨没了应有的待遇,大部分人因此怠工。好些有本事的船头都选择转运海货。虽说风险更大些,但收入好。
一时间,扬州运河码头便冷清起来。布政使大人先还不信邪,冷嘲热讽道:“不就是个破开船的,离了你们大运河还不晕东西了不成?想走的一个劲都走完,本官还不信了,衙门口拿着月俸招人还要招不来。”
那一阵走的人不少,可布政使招来的人还当真不多。
周、王两家的事情虽然没有明说,但消息灵通些的都知道他们应该是因为大运河出了事。事情没有定论之前,能在别处讨到好生活的都不愿意去那里蹚浑水。剩下些没能耐的,衙门口又看不上。
剩下高不成低不就的还算合适,可一打听码头上的待遇和工作量,大多又打了退堂鼓。尤其周韶华在时的福利都全部取消了,这更让人心里不平衡。
春天北方河面结的冰才刚化开,运送任务也不重,布政使大人也没觉得多苦恼。反正人慢慢招就好了,衙门口的俸禄到底比外头的稳定,没有招不来人的道理。
可现在圣上突然下了死命令,布政使大人头皮就开始发麻了。
他亲自召集了相关人员询问,却没有人敢出来接这个任务。大家伙儿被骂得狗血淋头也都硬着头皮在顶,哪怕是丢了这份工也不肯接这趟活儿!
“七八天的路程让四天走完,这根本就不可能。我们上码头不过是讨口饭吃,可不敢耽误了陛下的大事连累得全家都活不成。”
“大人若实在相逼,不如一刀砍断我等脖子。不出工哪怕死也不用连累家人,耽误军机大事,这罪名咱们可担不起。”
“听过不干活被扣工钱撵走的,还没听过船头被逼着出船,否则要抄家灭族的。这船我等是走不了,大人有能耐就一个个法办了我们。只是这朗朗乾坤定有公道,我们死了也定然有人替我等伸冤。”
“……”
布政使焦头烂额,却又无计可施。他涨红了眼睛看着下面黑压压的人,厉声质问道:“你们心里就没有点民族大义?陛下亲征鞑靼,不是为了保护尔等生活安稳?他那么金尊玉贵的人儿都为了子民亲上战场,你等就不能拼死为他们送去军需?”
大家都低着头,没一个人说话。
“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就能轻易认输?以往七八天才能跑完,咱们就不能不眠不休加班加点?以前四十人划桨,咱这回不能用八十人?只要你等应承,什么困难都由本官解决!”
下面的人将头压得更低,没有人说话更没有人敢看一眼布政使大人的眼睛。好像看他一眼,就会被误以为应承了下来。
布政使大人等了很久,等到后头实在没了耐性,干脆一巴掌拍了桌子:“去年冬天运军需,那也是被时间催着命,你们怎么没和周韶华这样硬来?难不成,你们觉得本官比他好欺负?”
站在下头的船头,大多都已经换过了。剩下的少部分人,听见周韶华的名字心里也是说不出的苦涩。
“周大人就是您说的有民族大义,他心疼北方乡亲,心疼我等船工,心疼扬州经济。听老齐说,周大人还将目光放在提高天下百姓收入上头。可结果呢?现在整个扬州都找不到周、王两家的人了吧。周大人的民族大义都只害了家里人,我们蝼蚁般的存在想那些有什么用?”
说话的是码头上原有的一名船工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