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太空工厂的设想(1/2)
九月,青海核能研究所,核裂变反应堆第二次启动。
另外的一个更加小的核反应堆开始进行技术论证。同时核材料浓缩,衰减和辐射屏蔽材料,气密水密材料和工业制造,以及制氧机等等技术和以及设备都在各研究所进行试验。
磁约束环也进一步改进,有了充足的电力,传过来的消息是已经成功达到了六千万度并观测到了一次几个原子的核聚变。问题是,他们用的氘和氚聚变后产生的中子虽然没有穿透石墨防护层,但是却和内部装置发生了反应。
因为温度太低,而且也没有保持这个温度多久,反应就停止了。如果想要保持稳定的聚变反应,他们认为最少要达到一亿度。唯一就在如何对中子进行更加好的防护。就算是石墨,在长期被中子轰击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都还是一些理论上的推断。
而温度越到后来,提高越困难。而关键部件材料超导体,维持温度也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事情,必须要寻找到高温超导体。
无论怎么样,这证明这套装置的可控核聚变是可能的。倒是实用性的核裂变反应堆应该能够提前完成。
银川航天中心,一个对地侦查探测装置安装在运输机上。从银川飞到那霸。降落加油后,后从那 霸返回银川。
这是运输机适航性和侦察机、侦察卫星技术筹备联合进行的实验。
银川航天中心在实验一种新发动机,就是特斯拉提供所谓反重力发动机。就像研究员对特斯拉说的。这不是反重力,而是一种类等离子体的电推进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最大的优点是消耗小,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推力小。
爱因斯坦认为这种发动机在宇宙中非常有用。可以用来调整姿态和推进。哪怕做的很小,也很有用。因为宇宙中是没有重力的。
航天中心正在准备将一个侦察通讯设备推到地球轨道上,并让它与地球同步运行。这套设备能够通过无线电发送信号回地面监测站。原型机就挂在运输机上面,来回与地面站、护航战机进行自动通讯实验。
而这个卫星位于太空,能够代替雷达站工作,可以减少地面雷达站的数量,也减少了对底层空间的扰动。对于飞行器的通讯有好处。也刚好符合环境所的要求。
整个研制和设计过程非常顺利。
而关于空间站的设计,实际上是在海洋监测站进行前期实验。
而银川航天中心则设计大推力火箭。由于延长油田、卡拉玛依油田以及柴达木油田的发现,而实际国内的柴油消耗量并不大。所以主要生产航空用油。他们生产了一种重量更加轻,燃值非常高的轻质油,所以几次大型火箭的发射都是采用轻质油加上氧气作为燃料。大体积气密燃料舱的建造慢慢变成熟。
特斯拉确实是一个狂人,他认为为了节约成本。应该首先用大推力火箭把一个或者几个空间舱送到太空。而不是这样零敲碎打地发射火箭。这太浪费了。
甚至可以在太空自己搭建一个大型的空间站,组建太空工厂。之后就是运送原材料上去的问题了,那个时候火箭小一点没事。
他要建设一个太空工厂,并说太空中的工厂和地面上不同,因为它没有重力,所以加工出来的碎屑会产生非常多的问题,只有激光技术才能完成加工,而铸造也将与地球上完全不同。
他在自己的住房里和几个研究人员撰写他脑子里面的太空工厂。非常详细,几乎每一步都想到了。虽然有些没有什么具体措施,但是他会根据理论推导出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可能采取的办法。
《太空工厂》的撰写,每次都是他列出提纲,然后把文稿传给爱因斯坦和相关研究所,然后千奇百怪的想法和理论传回来,特斯拉进行归纳总结。
张春去看望了他几次,他在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时候,实际上就在整理头脑里的想法。每次都是笑眯眯地看着孩子离去,然后甩着拐杖回家,叫上助理,开始写书。
他的《引力动态理论》大约三分之一的书稿在美国政府手里。到了中国后,经过重新整理,去掉了他认为可能有疑问的东西,而只写了一个概论。就扔给了核能研究所。之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写《太空工厂》,他认为这个比较实际,是能够做得到的。
老头很多时候都显得孤独,他嫌弃爱因斯坦和张春以及这些研究人员太保守,他更多的时候是在和自己的思想对话。
“你们不想跑,我代替你们先跑几步,就是跑错了,你们还可以纠正。我想在这最后几年里为你们打开一扇门,一扇可能通向未来的门。”
老头把这句话写在书稿的扉页上。
张春也就不再打扰他。
十月开始,进入秋季,大型动物的食物减少,多了很多争斗和袭击农田和村庄的事件,一些食草动物成群结队迁徙。中部省份都开始了狩猎。
长湖,一条十多米长的蟒蛇袭击了渔政船。不过受伤跑掉了,它在为过冬做准备。之后它又袭击了一头正在跟随父母往南方迁徙的小河马。不过这次被渔业管理所的人击杀了。
而这些河马因为天气变凉,它们要渡江到洞庭湖,然后沿着金沙江去云南贵州。它们大多数会死在长江之中。只有最强壮的才能游到对岸。
所以人们干脆把那些年老、较弱的、有病和伤残的河马杀掉。
比较沉重的是一头大象年纪大了,也受了伤,人们决定在送他们北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