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永不坠落的飞鹰》

笔趣阁小说网(99dshu.cc)

首页 >> 永不坠落的飞鹰 () >> 第三百四十九章 驼峰航线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99dshu.cc/101797/

第三百四十九章 驼峰航线(1/2)

此时此刻,高天翔内心无比兴奋。

因为,日本人狂妄自大,不仅拉大战线,还触怒了美国政府。

“哈哈!”高天翔大喜过望,心想:“美国政府肯定要援助民国政府了。”

于是,驼峰航线应运而生。

“驼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一个形似骆驼背脊凹处的一个山口,它的海拔高度高于当时美国主要装备机型3、46、47最大爬行高度,这里是中国至印度航线的必经之处。

通过这条运输航线,中国向印度运送派往境外对日作战的远征军士兵,再从印度运回汽油、器械等战争物资。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丽江白沙机场,进入中国的云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根据后世的记忆,高天翔对于驼峰航线的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由于,日本人惹怒了美国政府,间接促成中美租借协定是中美双方达成的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援华协定。

这一协定以双边互助的形式,既为中国无偿获得美国大宗军事援助提供了充分的法律依据,又规定了中国须向美国提供“回惠租借”的义务。

同时,协定在第五条中实际表明中国在抗战中消耗掉的租借物资是不必、也是无法归还的。

因此这一协定的签订,使中国正式成为美国租借物资的受援国,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成为抗战后期援华的最主要国家。

正因为1941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了迫使重庆国民政府投降,对香港和仰光实行轰炸,接着又切断了滇缅公路,使大量的援华物资无法运进中国。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为保证二战亚洲战场上对日作战的军备物资,中美两国决定联合开辟新的国际运输线。

于是诞生了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

起初,滇缅公路被用来运送军事用品,汽油和其他货物。在4月和1942年5月,日本占领缅甸,有效地切断滇缅公路。

为了保持国民党政府所要求的战略物资的不间断供应,美国和其他盟国领导人同意进行一个持续的空中补给工作,由美国陆军航空队负责。

在1942年,美国陆军航空队一个新的航空运输司令部成立,由威廉腾纳尔上校指挥,组织空运和提供后勤支持。

不过,大多数的人员和设备来自美国陆军航空队,也有英国和印度的英联邦部队,缅甸劳工团队和中国国民航空空运科。

1942年,一条空前的穿越印度、缅甸和中国的空中航线开始形成。在西面,航线由二战时期的阿萨姆邦东北印度铁路公司的一系列机场串成并穿越了云南和四川的一系列山脊。在该航线开通后,即成为中国战场国际援助的“生命之路”。

蒋介石认为为了保证它的野战师和拥有500架飞机的空军的正常运作,每月至少需要7,500吨的物资,当然在驼峰航线的初期几个月中,这个想法是难以达到的。

然而,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飞机运输货物。最初的驼峰空运是由是道格拉斯2、47运输机、道格拉斯3、53运输机是一种经改装的的47运输机完成。

况且,这些飞机的有效载荷并不适合高负载的高空作业,且不能达到一定高度以飞越山区地形,这使得飞机不得不通过非常危险的迷宫般的喜马拉雅山隘航行。

可是,飞越驼峰对于盟军飞行人员而言是近乎自杀式的航程。

航线跨越喜马拉雅山脉,穿行于缅甸北部与中国西部之间的崇山峻岭之间,频繁遭遇强紊流,强风,结冰,设备老化。

从一开始,任务就受困于缺乏资源和有经验的人员。在行动最初的几个月里,没有经验的补给军官会下令将飞机装至“填满”而不顾载重上限。合适的导航设备与无线电信标以及受过训练人员的匮乏,一直没有足够的导航员来配置到每个机组持续影响了空运行动。

虽然,空运指挥部内有一些有经验的民航以及军用运输机飞行员,但其他人大都是刚受过飞行训练,飞行时间很短,对在恶劣条件下驾驶多引擎运输机几乎没有经验。

尽管中国飞行员操纵过若干种类的飞机,但并不擅长于依靠仪表飞行,对空运使用的大型美制运输机也不熟悉。

但是中国和美国飞行员还是坚持驾驶重载的飞机在往成都,昆明和其他城市的往返航线上日夜飞行。

运输机时刻不停地从印度北部的13个机场起飞,在约800公里外的6个中国机场之一降落。

然而,有些疲劳不堪的机组成员一天可飞到三次往返之多。机械师在露天维修飞机,在频繁的暴雨中用油布遮盖引擎。机械师与备用零件也始终不足,维护与发动机修理时常被拖延。

然而,很多超载的飞机在起飞时由于引擎问题或遇到其他机械故障而坠毁。

据后来幸存的援华飞行员回忆他曾在印度的b机场一天内目睹四次坠机事故两架47,两架87,三名飞行人员遇难。

由于,地区的偏远以及中缅印战区较低的优先级,飞行必须的零件和补给供应十分紧张,飞行人员经常被派往喜马拉雅山麓捡回飞机残骸上的零件以维修编队内剩余的飞机。

这些悲剧性的

状态提示: 第三百四十九章 驼峰航线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