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擒拿李牧(1/2)
退守柏人,对李牧而言完全可以说是一个无奈之举,先前一战本来极有希望一举诛杀王翦,结束这这场战争。
然而因为子婴的突然出现,打乱了李牧的谋划,导致赵军损兵折将。在丧失了骑兵的机动性之后,剩下的这点步卒在野外一旦遭遇秦军,绝对是有死无生。
故而,对于李牧而言,死守柏人城是最后、最好、也是最无奈的选择。
然而死守最大的问题便是,赵国的国力还能撑多久。
先前秦赵长平之战时,为何赵国朝堂执意要撤换掉死守不出的廉颇,秦国的反间计是其中一个方面,最为主要的因素是,旷日持久的战争赵国的国力已经支撑不起,几十万大军在前线耗着,后方仅剩一些老弱妇孺从事生产,如果继续相持下去说不得赵国甚至连粮草都有可能供应不及。
当年赵国强盛之时尚且如此,更何况赵国现如今国土日小,去年又经历了罕见的大旱。
李牧最大的担心并不是,自己能不能守住柏人城,而是邯郸对自己的避战行为究竟还能忍多久。以赵国如今的的积攒在李牧看来时间一长,朝中短见之士必然会请求赵王命自己与秦军决战。
如若不听从,拒不交出军权。难免落得和廉颇一样的下场。
赵国朝堂的变故李牧尚不知晓,在李牧看来,最为严重的情况便是,削掉自己的军权,更换统军大将。只要自己坚持不与秦军决战,这几乎是必然发生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只希望这一天不要来的太早,后来之将能够看清大势,不要贸然出动,静待时机!”柏人城墙上环顾着残破的赵国大地,李牧感慨道。
正在感慨之际,有打南方一道烟尘向着柏人的方向而来,南方来人必然是邯郸来使!
“难道刚几天朝中便耐不住了吗。”李牧心道。
按常理,第一次应该仅仅只是催促,应该还能应付的过去。
当下便令军士摆好案台,清扫军帐,准备迎接王命的一应事务。
待到一行人来到柏人城,李牧一看是赵葱领队,便觉得有些不对劲。
如果仅仅是传达王命,随便派一御使甚至宦官都可以,但是都没有来,反而是身为统军将领的赵葱带着一帮军士前来。
即便这样,李牧也没有多心,无论如何他也没有想到,仅仅几天的时间里邯郸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故。
更想不到,他拼命保住的赵国统治者,已经想要将他置之死地。
“赵葱此人,现在虽然不通战事,但是好好磨砺一番,也是中规之将。”这便是李牧现在的想法,必然是赵葱又跑来要当自己的副将,混军功资历了,国家正处用人之际,这次一定要好好教诲于他。
赵葱的准备,完全是多余了。
李牧从一开始根本没有反叛的想法,不尊王命没有邯郸的补给,一支孤魂野鬼似的军队绝对撑不了多久。没有好的时机自己肯定不会率军出去送死。
以后如果邯郸执意换将,那么也只能交出兵权了。
“武安君劳苦功高,此番失利不在君,而在秦军狡诈。王上命我此番前来,专程嘱咐我等告诉将军,一时成败莫要放在心上。
王上对武安君可是信任有加,就连我一个外人都感到嫉妒啊。”二人见面,赵葱先是按之前的计划假意奉承了李牧几句。
赵国的情况撑不了多久,这是谁都知道的事情,如果绝口不提出战一是,李牧肯定会起疑心。故而赵葱继续说道“国都军需已然不多,此次前来王上命吾询问下将军,几时可出兵驱逐秦军,复我赵土。”
赵葱如此一提,李牧果然疑心尽去。非常详尽的为赵葱解释了一番缘由。希望对其能有所提点。
事未办成,赵葱自然表现的极为谦逊,努力做出接受教诲的表象。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便到了李牧的帅帐之中。
李牧帅帐虽然布置简单然而极为宽大,不但赵葱带领的十余名军士跟了进来,李牧军中的一些将校也随同进了其中。
赵葱先是仔细扫了一下这些将领。能跟随李牧进来,这些将校自然是李牧的亲信之人,现在记清楚日后他掌握军权时,这部分人自然要第一时间除掉。
有这些人在,难免擒拿李牧之时会出现变故。赵葱拿出写有赵王命令的竹简说道
“此番行程王上另有重托,事关江山社稷。再三言之只可说与武安君一人而已。将军您看……”
“你们先行退下吧!”李牧听罢不疑有他,当即命令道。
这样一来,整个帅帐之中,便只剩下赵葱所带来的卫士和李牧本人了。
“李牧听令!”赵葱装模作样的说道。
李牧根本没有想到他一心维持的赵国会对他不利,当即双手抱拳,额头略底准备听令。
根本没有在意到,赵葱带来的那一帮卫士,已然趁着方才将校们出去时的动静,缓缓移动将自己围在了一个圈中,全都右手紧紧握住胯间的长剑,面无表情的的盯着李牧。
赵葱一边缓缓伸开手中的竹简,一边双眼直直的盯着李牧的动作,看李牧似乎完全没有防备这才放下心来。
“孤闻之,前战我军大败。儿郎伤亡惨重,心甚痛之。”刚念完一句,赵葱猛地将竹简一拢。
“啪”一声竹节击打的声响,李牧方要疑惑的抬头。
只见围绕在李牧周边的卫士,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将剑抽出架到了了李牧的脖子上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