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联合(1/2)
濮阳郡外。
寒冬时节暂时被弃之不用的茶铺之中。
袁术正同荀彧面对面坐在此间,商讨着暗地里合作的内容。
曹操本想亲自前来磋商,奈何前线战事吃紧,许昌缺不得他,故而只是修书一封,言之荀彧之意则代表他的意思,方才有了这次商讨之事。
“合作之事,不知袁公考虑得怎么样了。”荀彧郑重地问道。
按照曹操的交代,荀彧已经将合作的大致内容都阐述了一边,重点则放在利益分配上。
若是合作覆灭了长安之后,函谷关以西,由袁术所得,函谷关以东,由曹操所得,此乃接壤之地,自然不会容许强敌在侧,如此分配倒也没什么问题,相比之下,曹操还略有亏损。
明眼人能看出其中的利益,袁术自然也是明了,奈何跟这个老奸巨猾的曹操合作,袁术就要小心得许多,沉吟了一会,袁术竖起了三根手指头凝声说道:“我有三个困惑之处,还望荀先生解答,其一,函谷关归谁?其二,冀州和长安相距甚远,鞭长莫及,何不以许昌之地相换长安?其三,吕布大军归谁负责?”
闻言,荀彧心中有些惋惜,原以为这些暗藏于诸多事宜之内,不会被当场发现,到时候碍于面子碍于大事已成,袁术自当要强忍着吞下这枚苦果,然而现在就被提出来,损失可就要大的多。
清了清嗓子,荀彧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递给了袁术观阅后,方才朗声说道:“主公的意思,函谷关归于袁公,吕布我军负责,至于相易许昌之事,袁公乃是明白人,经历过大战的长安,岂能同许昌相比?”
细细观阅着书信中的内容,虽然夹杂着很多场面话,但大致的意思同荀彧所说并无太大的差距,不过此信盖有曹操的相印,那就比荀彧这个空口无凭的许诺要实在的多了。
合起书信后,袁术轻声说道:“既然曹丞相已经将诸事安排妥当,那我岂有咄咄逼人之理,许昌相换长安之事,不提也罢,希望我等共成大事,来人,上酒。”
闻言,侍从赶忙端来已经温好的美酒,取来两碗,放于袁术和荀彧身前,倒满了酒。
“敬先生一杯。”
“请。”
袁术和荀彧共同端起碗,一饮而尽。
合作之事既然已定,荀彧就开始同袁术敲定细分之事,磋商了许久,最终还是因为袁术的坚持,荀彧被迫答应下来,什么时候渑池郡被破,什么时候,袁术就会派遣大军合力进攻,联合曹操的八军,彻底消灭许子晟的势力。
“事情已经定了下来,前线战事吃紧,恕我不能多陪,需要立即回返许昌,替主公分忧。”荀彧起身拱手说道。
“先生请便。”袁术起身回道。
听闻此言,荀彧点头致意,而后就上了马,带着跟来的四名护卫,就此往许昌赶去。
待荀彧走后,袁术的神态就有了几分讥讽之色,重新坐了下来,袁术自顾自的喝起了温酒,连饮三碗,方才停歇,顿感周遭的严寒都要淡去许多。
身后的杨弘走了出来,站立在袁术的侧面,神色有些凝重地说道:“主公,那曹孟德竟然会愿意亏损如此之多前来联合我等,必有蹊跷。”
“何止是蹊跷。”
袁术再度饮了一碗酒,呼出一口热气,很是平静的说道:“就按这个商讨结果去行事,怕是最后我军会同许子晟一同覆灭。”
“主公有些太过抬举曹操了,身为主力进攻,纵使曹操有八将军,想要拿下长安,也要伤筋动骨,更何况相距许昌甚远,粮草难至,到时候八将军就是强弓之末,不足为惧。”
杨弘所惧怕的,倒不是曹操最后还会乘胜追击连己军一同吃下,而是惧怕曹操最后出尔反尔,将函谷关据为己有,到时候可就真的鞭长莫及了。
“我知道你的顾虑,函谷关一旦被曹操所掌握,到时候我军首尾难顾,此消彼长之下,定会损失惨重。”
袁术顿了顿,眼眸中闪过几分厉色,方才继续说道:“但你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地方,那就是周围没了强敌在侧的曹操,恐怕下一个目标就是我!”
杨弘略微思虑,并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也许从一开始,曹操就有意将两个强敌同时除去,奠定天下一统的基础。
越是往深处想,杨弘越是感觉到后背一凉,真按这样发展下去,灭亡之时不远矣,想到此处,杨弘不禁问道:“那为何主公还要答应下来,这不是置己军于险境之中?”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都知道了曹操的想法,难道还不能对症下药吗?”袁术眼神凌厉的说道。
“主公成竹在胸,算是我多虑了。”杨弘拜服道。
袁术点了点头,话音一转问道:“近日逢纪他们在做什么?”
早在陌书彦当初答应了三都督的要求后,逢纪和张郃就在三都督的安排下,投诚进入了袁术的阵营当中,暗中帮三都督将原属于袁绍的人手聚集起来,伺机而动。
虽然袁术留下了逢纪和张郃,对他们的监视却始终没有停止,当初这两人宁可选择退隐山林,也不加入他的帐下,如今却突然跳出来说投诚,怎么看都有些不对劲。
“他们私下见过很多袁绍的旧部。”杨弘回道。
“看来三都督后面有人给了他们信心,想要找机会动手了。”
袁术悠悠一叹,这个结果倒是没有出乎他的意料,逢纪和张郃的突然出现,疑点还是太大了。
闻言,杨弘压低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