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三章 朝野震惊(2/3)
奏章。史忠臣连忙拿起奏章,走到台阶前,高声道:“昨日,蒋州刺史史慕唐有奏章来,今报于诸君知!”他低头开始念了起来。
奏章只有少数重臣看过,其他大臣都只是听说,史忠臣这一念,网开始还好,可越听大臣们嘴巴张得越大,惊讶无比!
严格来讲,史慕唐的这份奏章写的还算是诚实,在重大事情上面,没有掺加水份,只是在某些小事方面,挥了些想象力。
重大事情当然不可能掺水,就是使十万朝上的突厥人归顺了大唐,一劳不需要本大,本大反而不小车卫,比如说数午口勇武。还有史慕唐的运筹帷幄,那就随便挥了,反正也没法考证,还不是凭嘴巴说么!
史慕唐理所当然地先吹自己。说他面对扑天盖地而来的突厥兵,毫无惧色,冷静分析情况,制定出了正确的对策,也就是坚壁清野,将城外百姓都收入城内,使得突厥兵无法劫掠,补充不了供给,从而在心理上沉重地打击了突厥人的嚣张气焰。为最后的胜利,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又讲他忍辱负重,任凭西哈察汗王骨朵尔的谩骂,力排众议,用无比的智慧,将骨朵尔引诱到了城下,将其射成重伤,从而瓦解了突厥兵的作战意识。他的这些作战行为,虽然没有给突厥兵造成重大伤亡。但却有着深远的影响,扬了大唐军威,震慑了草原上的蛮夷,让他们都知道了天朝不可犯!
对于这些,大臣们统统不信,就算真的,他们也照样不信!
原因很简单。问题不是出在史慕唐身上,是出在王平安身上。王平安在长安时,分给别人功劳。做的次数太多了,只要能和他沾上边的。就一定能得到好处,王平安宁可自己不要功劳,也一定会分给别人。他的这种作法,已然人尽皆知!
大家一想,这场功劳里有王平安,那得了,功劳肯定是他立的,别人的功劳嘛,一定是他分出去的!
有了这种错觉,虽然大家都不明说,但始终认为,王平安功劳最大。就算他从来不自夸,但那是他谦虚,他爱做好人,功劳嘛,却一定是他立的!
史忠臣念奏章时,心里也想:“这个史慕唐,也太会吹了,竟然厚着脸皮,分人家无病的功劳。他连城都没敢出,都没出战,能有啥功劳?还说射伤了人家西哈察的汗王。肯定是吹牛,那个骨朵尔肯定是王平安叫人射伤的,准没错!”
不但他这么想,底下的大臣们也这么想,就连李治也这么想,李世民虽没什么表示,心里却同样在想:“这个史慕唐,太不谦虚了,就不能学学王平安!”
李世民看向李治,见李治微微摇头,心里又想:“看,连治儿都是这么认为的!”
史慕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干了无数的活,可到头来,他在奏章上越说自己有功,别人越以为是王平安立的。和他没关系!
谁让王平安有滥好人之称呢,好人才会把自己的功劳分给别人啊,坏人谁肯?
念完了史慕唐这段,又开始念王平安的,这下子就更神奇了。王平安胸有韬略,决胜于千里之外,故意在半路上拖拉磨蹭,算准了时间后,甩下辐重,突然奔袭凉州。在城外用大义感化了无数突厥老弱,用爱心让他们知道了天朝的光辉,让他们感受到了大唐朝廷的博爱,从而毅然决然地归顺了大唐!
奏章上的这段话,用词很古怪,估计是史慕唐中原话不够精通,所以才用了这些词语,反正肯定不会是王平安授意的,王平安一向很谦虚。所以厚脸皮乱吹的话,一定是史慕唐写的,不会是王平安!
再往下念,说王平安明了一种火器,可以喷出火星和黑烟,而且可以打出铜丸,只要按下一个机关消息。就可以射了,比弓箭还要好使。
用这种神奇的武器,王平安将突厥第一勇士赤格巴轰杀,令其自燃。从而阵亡!奏章里还做了个备注。解释了下赤格巴的勇武,什么百万军中取上将级,如同探囊取物,斩将夺旗,无所不能,草原上的吟游诗人以他为原型二创造出了无数诗歌,感动了无数的少女,诸如此类”但终于死在了王平安的手中。突厥第一勇士之名,从此转到了王平安的身上!
一通胡吹,无法证实!接着又念到王平安灵活运用古人的兵书,孙子兵法和诸葛手扎都被他熟读,从而想出了一个无比奇妙的方法,使用大饼卷肉,来让那些饥肠辘辘的突厥兵臣服!
在突厥兵天朝万岁,大唐皇帝陛下万岁的高呼声中,一场突厥人西窜的危机,被王平安和史慕唐,及全体凉州军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解决掉,圆满落下了帷幕!
奏章的最后,是史慕唐叫穷,说那些突厥人特别能吃,都把凉州给吃穷了,需要户部调粮拨款,救济凉州,最后这一段,大臣们统统听而不闻,自动忽略掉了!
史忠臣念完了奏章,退了回去。
李世民问道:“这道奏章虽然写的不尽不实,但突厥人西窜之事,却是被解决了,这点应该没有疑问,诸君以为是这样吗?”
大臣们纷纷点头,应该是解决了,这点确定无疑,至于到底解决得有多好,那就不一定了!
长孙无忌出班,道:“皇上,随同使者回来的,还有一部份突厥人。都是西哈察的将军,王平安将这些俘虏献给朝廷,以供游街,昭示我大唐军威之用。依老臣之见,不如让他们上殿来说说,他们的话,可信程度,”呃,应该是比这道奏章更可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