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9章 内忧外患的宋辽(1/2)
宣和三年三月,方腊集结麾下五十万大军再次进攻杭州,但是被守城的婺州观察使,步军统制王禀打败。
自杭州失守后,江南战事急转直下,方腊军从节节胜利变成节节败退。歙州、睦州、衢州先后失守,方腊以及麾下的四大天王,八大元帅从富阳、新城、桐庐一路退到青溪县,最后退向了南方的福建路。
此时方腊军还有最为精锐的二十万士兵,但缺少各种后勤给养的他们,战斗力已经大大下降。
虽然历史上各朝代的农民起义军,对社会发展、历史的演进有一定的贡献或促进作用。但是大多农民起义运动带给老百姓的是灭顶之灾。
虽然方腊从举起反旗到现在,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被童贯率领的大宋西军镇压,但不管战争正义与否,最后遭殃的还是那些百姓。
方腊军前后攻破了六州五十二个县,共杀死宋军以及无辜百姓二百多万人,这还是李南用粮食买走了七十万流民后的结果。
根据北宋官员统计,在方腊反叛之前,江南最繁华几个州府的人口数目约为三千余万人,这就相当于每十八个百姓中就有一个人被杀。
听罢了阿舒尔仔细介绍了南方战事,李南右掌拍用力在桌上,震得碗盘俱动,怒喝道:“方腊害人不浅!”
“唉!”李南的泰山岳父,原明教传教大法师庞旭叹道:“我摩尼教教义,劝导人人团结互助,称为一家,认为世上光明力量终必战胜黑暗力量。无奈教义虽好,却被方腊私心扭曲利用,以致酿成这血海滔天的人祸。”
“泰山大人,不需自责愧疚。”李南承诺道:“小婿虽然不信仰任何宗教,但也知道摩尼教本质并非邪恶,待我平定天下之后,自然有摩尼教一席之地。”
庞旭大半生都在为了自己的信仰努力,平时就连照顾妻子和孩子的时间都很少,虽然他被迫退出了摩尼教,但此刻听到李南的话,顿时喜悦的难以自制起来。
谈完了南方战事,李南自然要问及北方辽金两国最近的动向。
辽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传至现在的天祚帝,已有二百多年。
公元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朝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
公元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灭后晋,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辽国全盛时期的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
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公元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也就是北宋。
北宋立国之初即有意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先后于979年、986年两度北伐,皆为辽军所击败。
辽圣宗为了防止高丽与北宋结盟,进而威胁辽朝东部。于993年发动高丽契丹战争以降服高丽,于1009年的东征时最远攻入高丽开城。
为了解决辽宋之间的长期对抗,以及避免契丹贵族威胁皇权,萧太后与辽圣宗于1004年亲率大军深入宋境。
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因宰相寇准坚持而亲至澶州督战。宋军士气大振,击败辽军前锋,辽将萧挞凛战死。辽军恐腹背受敌,提出和约。
主和的宋真宗于次年初与辽订立和约,协定宋每年贡辽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各守疆界,互不骚扰,成为兄弟之邦,此即澶渊之盟。从此宋辽两过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
在以后的辽圣宗时期,辽国结好西夏,而西夏也摇摆于宋、辽之间以图存,形成辽宋西夏三国鼎立的局势。
四十年的战争,换来了百年的相对和平,这对于宋辽两国的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但也为两个国家带来了隐患。
就像历史上每个朝代一样,一脉相传的掌权者总是有明主有昏君,强大的宋国和辽国,在这百年和平时期,国内都出现了奸佞当权,政治腐败,百姓困苦,军队衰弱这些问题。
面对日益衰落的国势,辽兴宗连年征战,多次征伐西夏;逼迫宋朝多交纳岁币。但是这些反而使辽朝百姓怨声载道,民不聊生。辽兴宗还迷信佛教,穷途奢极。
时至今日,宋国有崇尚艺术、喜好美女和园林美景,独对政事没兴趣的皇帝徽宗赵佶,而辽国有不思进取,无所作为,反而一味游畋享乐的天祚帝耶律延禧,两国都处于内忧外患的境遇。
公元1114年春,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一开始天祚帝并未将完颜阿骨打当作一个重大威胁,但是所有他派去镇压完颜阿骨打的军队全部战败。
1115年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但是辽军到处被女真军击败。与此同时辽朝国内也发生叛乱,耶律章奴在辽上京叛乱,虽然这场叛乱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分裂了辽朝内部。
此后位于原渤海国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